- · 《数学杂志》期刊栏目设[01/26]
- · 《数学杂志》投稿方式[01/26]
- · 数学杂志版面费是多少[01/26]
数学竞赛活动全民化、低龄化?究竟是选拔人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数学奥林匹克”,被誉为数学思维的“体操”。开设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优秀数学潜质的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 华东师
“数学奥林匹克”,被誉为数学思维的“体操”。开设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优秀数学潜质的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斌担任了至少1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领队,数学对于青少年脑力锻炼、思维逻辑、兴趣培养、发掘专才等方面的作用,他深有感触,但是他也见到过无数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是否要学奥数纠结。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自家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在不久前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他谈了对于数学竞赛和人才选拔的看法。
中国的数学竞赛始于1956年,这一年,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大城市分别举办了高中数学竞赛。华罗庚教授亲自担任北京市竞赛委员会主席,并主持命题工作。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傅种孙、陈建功、苏步青、段学复、江泽涵等作了专题报告。从专家阵容可见这一活动受到重视的程度。
在我国数学竞赛创办之初,华罗庚教授就担心,“这一工作会不会打乱学校的工作呢?会不会影响全面发展的原则呢?做得不好,是有可能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数学竞赛活动全民化、低龄化等现象饱受质疑,多多少少印证了华罗庚先生的这种担心。国内外有不少数学家赞成并积极倡导数学竞赛,肯定其教育价值,但他们也对数学竞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数学竞赛选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数学竞赛活动最初主要是由老一辈数学家倡导并亲自主持,在个别重要城市举办,属于中国数学竞赛的早期萌芽。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了第2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当时只去了两名同学,后来一般都是派出6名队员。其后进入中国数学竞赛活动蓬勃发展的阶段,并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第31届IMO。与此同时,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学习材料丰富多样,数学竞赛的培训成为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甚至成为尖子生的“第二学校”。
中国的数学竞赛选手中已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数学人才,如张伟、恽之玮、许晨阳、刘一峰等著名的拉马努金奖(Ramanujan Prize)获得者以及朱歆文、王菘、刘若川、何宏宇、何斯迈、袁新意、肖梁等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学者。2008年、2009年IMO的满分金牌获得者韦东奕,在研究生一二年级时就做出了很好的成果。
包括我在内,中国共有6位保罗·厄尔多斯奖获得者,其他几位分别是裘宗沪、孙文先、柳贤、岑嘉平、冷岗松。
随着各项数学竞赛活动的举办,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数学竞赛教育活动,并形成了一定的数学竞赛培训体系。中国的数学竞赛水平日益提升,在国际上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中国的数学竞赛培训体系呈现“校级——省市级——省际级”的结构,兼顾普及与提高,交叉覆盖到学生的各个年龄段以及学习水平层次。其中,省际级数学竞赛活动主要由一些区域性数学竞赛和特色夏令营活动组成,每年可以生成大量的共享资源。
此外,教练员培训也是整个培训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起建立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等级教练员制度”,中国数学会及各省市的数学会,经常开设有中学青年教师的培训班并有相关的评定。在一些师范院校,除了数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与教学实习之外,还会开设数学竞赛与解题原理、数学方法论等一些选修课程,为师范生踏上教练员岗位做好前期准备。
作为数学资优生培养的一种方式,数学竞赛的培训从长远来说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和科学拔尖人才。有不少数学教育家和实践者注重鼓励中学师生,在数学竞赛活动中进行研究型的学习和学术交流。
数学竞赛培养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数学能力
奥数培训的全民化近年来受到诸多诟病,但是数学竞赛本身毫无疑问有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体系,同时数学竞赛中的数学开放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数学竞赛究竟培养的是什么样的数学能力?
近年来几何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有所削弱,缺乏逻辑推理训练妨碍了学生推理与证明技能的发展,也引起了数学家与数学教育者的忧虑。
然而,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仍保持稳定的比重,特别是在近些年的IMO中,常有高难度的几何题被各国领队推选为正式赛题。这种导向作用对维持数学资优生推理与证明的学习水平多少是有益的。
文章来源:《数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xzzzzs.cn/zonghexinwen/2021/0815/1298.html